Cybersecurity insiders:揭開差異:散列、加鹽和加密解釋

 Cybersecurity insiders發佈了一篇揭開差異:散列、加鹽和加密解釋

在資訊安全的領域中,了解加密、雜湊和加鹽之間的細微差別,對於保護敏感資料是非常重要的。每種方法都有其獨特的目的和功能,並且掌握它們的差異對於實施強大的安全措施是必要的。

加密:安全的通訊管道

加密是一種將資料(明文)通過一個特定的演算法和一個金鑰,轉換成一個混亂的版本(密文)的方法。加密是一個雙向的過程,這意味著一旦資料被加密成密文,就可以通過解密將其還原成明文。加密通常用於在傳輸過程中保護資料,例如在線交易或通訊。

加密有兩種主要的類型: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對稱加密使用相同的金鑰進行加密和解密,而非對稱加密使用一對公鑰和私鑰。公鑰用於加密,私鑰用於解密。

雜湊:數位指紋

雜湊也是一種使用演算法將明文資料轉換成密文,以隱藏實際的資料。與加密不同的是,雜湊是一個單向的過程。如果你將任意長度的明文資料通過一個雜湊演算法,它會輸出一個固定長度的字元串或十六進位數,這個輸出稱為雜湊值或摘要。雜湊的關鍵特徵是其不可逆性——一旦資料被雜湊,就無法逆轉回原始的資料。這使得雜湊非常適合用於密碼儲存,因為即使雜湊值被洩露,原始的密碼仍然是安全的。

常見的雜湊演算法包括 MD5、SHA-256 和 bcrypt。然而,由於較舊的演算法如 MD5 存在漏洞,現代的應用傾向於使用更安全的選項,如 SHA-256。

加鹽:增加一點安全性

雖然雜湊提供了強大的防禦資料外洩的能力,但它並不免疫於一些攻擊,例如彩虹表攻擊,這種攻擊使用預先計算的雜湊值表來破解密碼。這就是加鹽發揮作用的地方。加鹽是在每一筆資料被雜湊之前,添加一個獨特的隨機值(鹽)的過程。鹽確保了即使兩個使用者有相同的密碼,他們的雜湊值也會因為不同的鹽而不同。這增強了雜湊密碼的安全性,使其能夠抵抗預先計算的攻擊。

加密、雜湊和加鹽在加強資料安全方面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加密在傳輸過程中保護資料,雜湊為資料創建不可逆的指紋,加鹽為雜湊值添加了額外的獨特性。結合使用這些技術可以提供強大的防禦各種資訊安全威脅,確保敏感資料的機密性和完整性。

詳情請看:

Posted in  on 4月 02, 2025 by Kev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