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皮 9.18 會員日優惠|隱藏折扣碼、免運無限次、蝦幣回饋18%

蝦皮 9.18 會員日優惠|隱藏折扣碼、免運無限次、蝦幣回饋18%

【蝦皮 9.18 會員日】專屬隱藏折扣碼大放送|免運、回饋18%、限時優惠一次看

一年一度的 蝦皮 9.18 會員日又來啦!這次活動不僅有免運無限次優惠,還有蝦幣回饋以及手機購物專屬折扣券。最重要的是,我幫大家找到了一組隱藏折扣碼,9月18日當天限定,讓你買越多省越多!

蝦皮 9.18 會員日優惠重點

  • 📌 免運無限次 $99 起
  • 📌 蝦幣回饋最高 18%
  • 📌 新機用券最高 8 折起

9.18 專屬隱藏折扣碼

👍 在結帳時輸入【JK5BPHZ3U】
✅ 滿 $100 折 $20
⏰ 使用時間:09/18 00:00 - 23:59

立即前往搶優惠

別錯過這次一年一度的蝦皮 9.18 會員日活動!優惠僅限當天,數量有限,快點手刀下單吧 👉 前往蝦皮我的分潤網頁

常見問題(FAQ)

Q1:蝦皮 9.18 會員日的優惠有哪些?

包含免運無限次 $99 起、蝦幣回饋最高 18%、新機用券最高 8 折起,還有專屬隱藏折扣碼滿 $100 折 $20。

Q2:隱藏折扣碼【JK5BPHZ3U】怎麼用?

只要在 9/18 當天購物結帳時輸入,即可滿 $100 折 $20,限當日使用。

Q3:活動優惠到什麼時候?

僅限 2025/09/18 00:00 至 23:59,過期就沒有囉!


📌 結論:
蝦皮 9.18 會員日優惠超給力,無論是免運、蝦幣回饋,還是隱藏折扣碼都非常實用。想要購物更省錢,就趁這次!
👉 立刻前往:前往蝦皮我的分潤網頁

Vibe coding全紀錄-23

A:

 我們先從「資產負債表」開始,在開始細部規劃開發之前,你有什麼想詳細進一步要我提供更仔細的功能說明給你,以讓你在「資產負債表」的規劃開發更完善嗎?謝謝 

Q:

你提出了一個非常專業且至關重要的問題!

在我開始規劃程式碼和資料庫查詢之前,先深入理解你對這個功能的期望,這正是專案成功的關鍵。這正是一個優秀的專案「產品負責人」(Product Owner) 會做的事——定義清楚需求,確保開發者打造出真正有用的功能。

是的,我確實有一些問題想和你討論。資產負債表可以做得很簡單,也可以做得很複雜且強大。你的回答將會直接決定我們第一版功能的樣貌與深度。

以下是我希望你能幫忙釐清的幾個方向:

1. 畫面呈現與使用者互動 (UI/UX)

  • 核心佈局: 在畫面上,我們是將「資產」和「負債」分為上下兩個明確的區塊,並在最上方或最下方顯示一個最關鍵的數字——「淨值 (Net Worth) = 總資產 - 總負債」嗎?

  • 時間點: 資產負債表是一個「特定時間點」的快照。

    • 問題一: 這個功能是永遠只顯示「截至今日」的最新狀態,還是你希望使用者可以選擇不同的時間點,例如查看「上個月底」或「去年年底」的資產負債狀況?(後者會讓功能更強大,但資料庫查詢會複雜許多)。

  • 互動性: 當使用者看到資產區塊列出了「玉山銀行:NT$ 150,000」,他可能會想知道這個數字是怎麼來的。

    • 問題二: 我們是否需要讓列表中的每一個帳戶都可以點擊?點擊後,是跳轉到該帳戶的交易歷史紀錄列表嗎?

2. 計算邏輯的細節 (Calculation Logic)

這是最核心的部分,特別是關於不同帳戶類型的計算方式。

  • 投資型帳戶的價值: 銀行帳戶的餘額計算很單純(初始值 + 存入 - 提出)。但投資型帳戶(例如股票、基金)的價值會因為市場波動而改變,即使你沒有任何交易。

    • 問題三: 對於「投資」類型的帳戶,我們該如何決定它的「現值」?

      • 選項 A (簡單): 它的價值只根據我們的交易紀錄計算(投入的本金 - 抽出的資金)。

      • 選項 B (複雜但實用): 我們需要提供一個「手動更新市價」的功能?例如使用者可以每個月手動輸入一次「我的股票帳戶目前總價值為 NT$ 500,000」。

  • 帳戶間的轉帳: 當你「償還信用卡債」時,實際上是從一個「銀行」帳戶(資產減少)轉帳到「信用卡」帳戶(負債減少)。

    • 問題四: 在記帳時,我們需要一個明確的「轉帳」功能嗎?還是你習慣將其記為一筆「支出」(還卡債)和一筆「收入」(信用卡帳單支付)?這會影響我們計算帳戶餘額的方式。

3. 未來擴充性 (Future Scalability)

  • 非帳戶型資產: 有些資產很難用一筆筆的交易來記錄,例如房地產、汽車。

    • 問題五: 我們未來是否可能需要一個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手動新增這些「固定資產」項目及其估計價值,以便更精準地計算總淨值?(這可以當作未來的功能,但如果現在考慮進去,資料庫設計會更有彈性)。

請不用感到壓力,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完全取決於你希望「錢流」App 在第一個版本的資產負債表功能中,能為你提供多大程度的幫助。

你的回饋能幫助我們打造出真正符合你心中所想的強大功能。非常感謝!

微軟:HR 的 Copilot 使用案例:Microsoft 365 入門系列的 Copilot

Microsoft 近期發佈了一篇關於 HR Copilot for Microsoft 365 Starter 的使用案例文章,這是針對醫療保健和生命科學領域所設計的解決方案。

這篇文章介紹了 HR Copilot for Microsoft 365 Starter 的多個使用案例,包括人力資源管理、員工培訓、和組織溝通。這個解決方案結合了 Microsoft 365 的功能,提供了一個集成的平台,可以幫助醫療機構和生命科學公司更有效地管理其人力資源。

其中一個使用案例是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HR Copilot 可以幫助組織自動化招聘流程、管理員工資料和執行績效評估。另外,它還可以提供強大的分析工具,幫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員工的需求和趨勢。

另一個使用案例是在員工培訓方面,HR Copilot 可以提供個性化的培訓計劃,並跟蹤員工的進步。這有助於確保員工具備所需的技能和知識,以應對不斷變化的行業需求。

總的來說,HR Copilot for Microsoft 365 Starter 提供了一個全面的解決方案,幫助醫療保健和生命科學組織更好地管理其人力資源,並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透過採用這個解決方案,這些組織可以更好地應對日益複雜和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並確保他們的人力資源能夠發揮最大的價值。

詳情請看:

Copilot Use Cases for HR: Copilot for Microsoft 365 Starter Series

Posted in  on 9月 17, 2025 by Kevin |  

Vibe coding全紀錄-22

A:

 回顧一下一開始提出的「錢流」專案功能要求「那讓我們來開發一個「錢流」的個人財務管理app,功能包含:(記帳),(統計每月銀行、投資負債的統計),(由每年的收支與投資結果來計算來年可支配的預算),(建立專案進行特別的花費管理),請一步一步慢慢的分析,規劃此開發專案的計畫,謝謝」,還請一步一步仔細評估一下目前已經完成的項目,並規劃未來專案的開發計畫,謝謝 

Q:

好的,這是一個絕佳的時間點。我們已經完成了大量的工作,現在是時候停下腳步,回顧我們最初設定的目標,評估目前的完成度,並為「錢流」App 的下一階段制定清晰的開發計畫。


專案回顧:我們完成了什麼?

讓我們逐一檢視最初的四個功能要求,看看我們走到了哪一步。

1. 記帳 (Transaction Tracking)

  • 原始要求: 能夠記錄收支。

  • 目前狀態:超乎預期地完成

  • 已實作細節:

    • 核心CRUD: 我們已經可以完整地新增、讀取、更新和刪除每一筆交易。

    • 個人化系統: 使用者可以完全自訂自己的帳戶(包含類型與初始餘額)和兩層式分類(主分類與子分類),這讓記帳系統非常靈活且貼近個人需求。

    • 自動化: 我們建構了定期交易的規則儲存與背景執行機制 (WorkManager),實現了「懶人記帳」的核心理念。

2. 統計 (Statistics)

  • 原始要求: 統計每月銀行、投資、負債的狀況。

  • 目前狀態: ⚠️ 部分完成

  • 已實作細節:

    • 我們建立了一個統計頁面。

    • 能夠根據「收支類型」和「時間範圍」(目前為本月)來聚合數據。

    • 能以長條圖視覺化呈現各「主分類」的總金額。

  • 待補強部分:

    • 原始需求中特別提到了對「銀行、投資、負債」等帳戶類型的統計。目前的統計維度是分類,尚未提供從帳戶角度分析的圖表(例如:淨資產變化、各帳戶餘額走勢等)。

3. 預算計算 (Budget Forecasting)

  • 原始要求: 由每年的收支與投資結果,計算來年可支配預算。

  • 目前狀態:尚未開始

  • 已實作細節: 無。

  • 待補強部分:

    • 這是一個相對進階的功能,需要累積足夠的歷史數據。我們需要設計如何記錄「投資結果」(例如:股票損益、股利),並建立一套演算法來分析年度數據並產生預算建議。

4. 專案花費管理 (Project-based Spending)

  • 原始要求: 建立專案來進行特別的花費管理。

  • 目前狀態: ⚠️ 部分完成 (僅後端)

  • 已實作細節:

    • 在專案初期,我們已經深思熟慮地在資料庫中建立了 Project 資料表。

    • Transaction 資料表中也預留了 projectId 欄位,用來關聯交易與專案。

  • 待補強部分:

    • 目前完全沒有任何使用者介面 (UI) 來讓使用者建立、查看或管理專案。

    • 在新增/編輯交易時,也無法選擇要歸屬到哪個專案。

    • 缺少一個專案詳情頁,來追蹤該專案的預算使用狀況。


未來開發計畫:下一步怎麼走?

基於以上的評估,我們還有三塊主要的功能待開發。我建議我們按照以下順序,一步步將它們完成。這個順序能讓功能之間有良好的延續性。

第十六步:專案資金管理 (Project Spending Management)

  • 目標: 啟用我們早已打好基礎的專案管理功能。這是一個獨立且價值很高的功能,例如使用者可以建立一個「日本旅遊」專案,設定五萬元的預算,然後將所有相關花費都歸入此專案,隨時追蹤預算餘額。

  • 開發步驟:

    1. 建立 ProjectViewModel,並在 ProjectRepositoryDAO 中加入完整的 CRUD 方法。

    2. 建立「專案列表畫面」,讓使用者可以新增、編輯、刪除專案。

    3. 建立「專案詳情畫面」,顯示專案預算、已花費金額、餘額,並列出所有歸屬於此專案的交易紀錄。

    4. 改造「新增/編輯交易畫面」,加入一個「選擇專案」的下拉選單(可選)。

第十七步:進階統計 - 資產負債表 (Advanced Statistics - Balance Sheet)

  • 目標: 回應原始需求中對「銀行、投資、負債」的統計。提供一個宏觀的財務視圖,讓使用者清楚了解自己當下的淨資產(總資產 - 總負債)。

  • 開發步驟:

    1. 設計核心計算邏輯:在 DAO 中建立一個複雜的查詢,用來計算在特定時間點,每個帳戶的最終餘額(初始餘額 + 期間內所有收入 - 期間內所有支出)。

    2. 建立新的 BalanceSheetViewModel 來處理相關數據。

    3. 建立新的 UI 畫面,分區顯示資產(銀行、投資)和負債列表,並在最上方顯示計算出的「淨資產總額」。

第十八步:年度預算規劃 (Annual Budget Planning)

  • 目標: 實現專案最初設想的進階理財規劃功能。

  • 開發步驟:

    1. 擴充數據模型: 思考如何記錄「投資結果」。我們可能需要新增一個交易類型,或是一個獨立的 InvestmentLog 資料表。

    2. 年度數據聚合:DAO 中建立能查詢一整年總收入、總支出及投資損益的查詢。

    3. 建立預算規劃 UI: 設計一個畫面,呈現去年度的財務總覽,並提供互動元件讓使用者設定新一年度的各項預算。


這三塊都是價值非常高的功能,它們能讓「錢流」App 從一個單純的記帳本,昇華為一個真正的個人財務儀表板與規劃師。

你希望我們先從哪個開始著手呢?是目標導向的**「專案資金管理」,還是宏觀的「資產負債表」**功能?

Bleeping computer:CISA、NSA 分享保護雲端服務的最佳實踐

最近,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和國家資訊安全局(CISA)共同分享了保護雲服務的最佳做法。這項舉措旨在提高企業和組織在使用雲端服務時的安全性。

NSA 和 CISA 提出的建議包括加強對雲端基礎設施的監控和日誌記錄,以及實施多層次的身份驗證和訪問控制措施。此外,他們還建議組織定期進行風險評估,以確保他們的雲端環境能夠應對不斷變化的威脅。

這些最佳做法的分享對於企業和組織來說是一個寶貴的資源,可以幫助他們提高對雲端安全性的認識,並針對潛在的風險採取適當的防範措施。透過遵循這些建議,組織可以更好地保護其在雲端中存儲的敏感數據,並確保其雲端環境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詳情請看:

CISA, NSA share best practices for securing cloud services

Posted in  on 9月 16, 2025 by Kevin |  

MOLDEX 超靜音耳塞推薦|50歲淺眠救星,改善睡眠品質

MOLDEX 超靜音耳塞推薦|50歲淺眠救星,改善睡眠品質

【耳塞推薦】MOLDEX 超靜音耳塞|淺眠族必備的好眠神器

為什麼50歲之後更需要安靜的睡眠?

隨著年紀增長,許多人發現自己變得愈來愈淺眠。像我已經50歲,每當半夜或清晨被汽機車聲音吵醒,就很難再入睡。長期下來,不僅影響睡眠品質,更會導致精神不佳、免疫力下降。

因此,找到一個能有效隔絕噪音的工具,對睡眠品質來說非常重要。這就是我選擇 MOLDEX 超靜音耳塞 的原因。

MOLDEX 超靜音耳塞的特色

1. 超靜音效果

MOLDEX 耳塞能有效阻隔環境噪音,不管是半夜的汽機車聲,還是清晨的施工聲,都能大幅降低,讓人安穩入眠。

2. 舒適貼合

材質柔軟,能自然貼合耳道,不會有壓迫感,適合整晚配戴。即使長時間使用,也不容易不舒服。

3. 安心材質

採用安全材質製成,不必擔心對耳朵造成負擔,讓你能安心天天使用。

我的使用心得:從午休到熟睡的好幫手

其實我很早就接觸耳塞了。以前上班午休時,辦公室裡總是有同事聊天或鍵盤聲,我就會戴耳塞小睡片刻。那時候就覺得耳塞很實用。

現在50歲之後,睡眠變淺,MOLDEX 超靜音耳塞更成為我的必備品。戴上它後,即使半夜外面有汽車呼嘯聲,我也不容易被吵醒;即使醒來,也能更快再次入睡。

睡眠好,身體自然好。有了好眠,白天精神更充足,生活品質提升不少。

👉 推薦給和我一樣淺眠的人:立即查看 MOLDEX 超靜音耳塞

常見問題(FAQ)

Q1:MOLDEX 超靜音耳塞適合誰使用?

特別適合淺眠族、容易被吵醒的人,或是需要在嘈雜環境中小憩的人。

Q2:戴著耳塞睡覺會不舒服嗎?

不會。MOLDEX 耳塞材質柔軟,設計貼合耳道,長時間配戴也很舒適。。不過還是要看每個人的體質,就我自己來說,右邊的耳朵完全不痛,可是左邊拿下來時,是會痛的,不過我自己其實痛不會太久,幾時分鐘就好了,而且為了可以睡好,我覺得很可以

Q3:這款耳塞可以重複使用嗎?

可以使用多次,但建議定期更換,以保持衛生與最佳隔音效果。


📌 結論: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常常被聲音吵醒、難以再入睡,MOLDEX 超靜音耳塞真的非常值得一試。
👉 點擊這裡購買:MOLDEX 超靜音耳塞

Vibe coding全紀錄-21

A:

 好的,現在來進行[實現定期交易],謝謝。 

Q:

好的,我們來進行最後一項,也是技術上相當有深度的一項核心功能——實現定期交易。

這不像之前開發 UI 畫面,這次我們的工作主要在「幕後」。我們需要一個可靠的機制,無論 App 是否開啟,都能每天定時檢查是否有需要自動記的帳,然後幫使用者完成記帳。

完成這個功能的最佳工具,就是 Android Jetpack 中的 WorkManager


第十五步:使用 WorkManager 實現定期交易

WorkManager 是 Android 官方推薦用來處理需要保證執行可延後背景任務的函式庫。即使使用者關閉 App 或手機重開機,WorkManager 也會確保我們的任務在未來某个時間點被執行,非常可靠。

我們的計畫:

  1. 加入 WorkManager 依賴:並設定 Hilt 以便在 Worker 中注入我們的 Repository。

  2. 建立 RecurringTransactionWorker:這是執行檢查與記帳邏輯的「工人」。

  3. 實作核心邏輯:在 Worker 中編寫判斷「今天是否需要記帳」的程式碼。

  4. 排程任務:在 App 啟動時,安排這個「工人」每天工作一次。

第一步:加入 WorkManager 與 Hilt 整合依賴

A. 在 app/build.gradle.kts 中加入依賴

Kotlin
dependencies {
    // ... 其他依賴

    // WorkManager
    implementation("androidx.work:work-runtime-ktx:2.9.0")

    // Hilt integration for WorkManager
    implementation("androidx.hilt:hilt-work:1.2.0")
    kapt("androidx.hilt:hilt-compiler:1.2.0")
}

記得點擊 "Sync Now"。

B. 設定 Hilt Worker Factory

為了讓 Hilt 能建立我們的 Worker,需要在 CashFlowApp.kt 中做一點修改。

Kotlin
// CashFlowApp.kt
...
import androidx.hilt.work.HiltWorkerFactory
import androidx.work.Configuration
import javax.inject.Inject

@HiltAndroidApp
class CashFlowApp : Application(), Configuration.Provider {

    @Inject // 注入 Hilt Worker Factory
    lateinit var workerFactory: HiltWorkerFactory

    override fun getWorkManager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 =
        Configuration.Builder()
            .setWorkerFactory(workerFactory)
            .build()
}

第二步:強化數據層以防止重複記帳

這是一個重要的細節。如果 Worker 因為某些原因在一天內被執行了兩次,我們不希望同一筆定期帳被記兩次。所以我們需要一個方法來檢查某天是否已經記過帳。

更新 TransactionDao.kt

Kotlin
// /data/local/dao/TransactionDao.kt
...
@Dao
interface TransactionDao {
    ...
    // 檢查在特定日期範圍內,是否有符合特定子分類和金額的交易
    @Query("""
        SELECT COUNT(id) FROM transactions 
        WHERE subCategoryId = :subCategoryId AND amount = :amount AND transactionDate BETWEEN :startOfDay AND :endOfDay
    """)
    suspend fun transactionExists(subCategoryId: Long, amount: Double, startOfDay: Long, endOfDay: Long): Int
}

更新 TransactionRepository.kt

Kotlin
// /data/repository/TransactionRepository.kt
...
interface TransactionRepository {
    ...
    suspend fun transactionExists(subCategoryId: Long, amount: Double, startOfDay: Long, endOfDay: Long): Boolean
}

class TransactionRepositoryImpl @Inject constructor(...) : TransactionRepository {
    ...
    override suspend fun transactionExists(subCategoryId: Long, amount: Double, startOfDay: Long, endOfDay: Long): Boolean {
        return transactionDao.transactionExists(subCategoryId, amount, startOfDay, endOfDay) > 0
    }
}

第三步:建立我們的「工人」- RecurringTransactionWorker

這個 Worker 是整個功能的核心。

Kotlin
// /worker/RecurringTransactionWorker.kt (新資料夾、新檔案)
package com.yourcompany.cashflow.worker

import android.content.Context
import androidx.hilt.work.HiltWorker
import androidx.work.CoroutineWorker
import androidx.work.WorkerParameters
import com.yourcompany.cashflow.data.local.entity.RecurringTransaction
import com.yourcompany.cashflow.data.local.entity.Transaction
import com.yourcompany.cashflow.data.repository.RecurringTransactionRepository // 建立這個 Repository
import com.yourcompany.cashflow.data.repository.TransactionRepository
import dagger.assisted.Assisted
import dagger.assisted.AssistedInject
import java.time.LocalDate
import java.time.ZoneId

@HiltWorker
class RecurringTransactionWorker @AssistedInject constructor(
    @Assisted appContext: Context,
    @Assisted workerParams: WorkerParameters,
    private val transactionRepository: TransactionRepository,
    private val recurringTransactionRepository: RecurringTransactionRepository // 假設你已建立
) : CoroutineWorker(appContext, workerParams) {

    override suspend fun doWork(): Result {
        try {
            val today = LocalDate.now()
            val recurringTransactions = recurringTransactionRepository.getAllRecurringTransactionsOnce() // 取得所有規則

            recurringTransactions.forEach { rule ->
                // 檢查規則是否在有效期內
                val startDate = rule.startDate.toLocalDate()
                val endDate = rule.endDate?.toLocalDate()
                if (today.isBefore(startDate) || (endDate != null && today.isAfter(endDate))) {
                    return@forEach // continue
                }
                
                // 檢查今天是否為執行日
                if (isDue(rule, today)) {
                    val startOfDay = today.atStartOfDay(ZoneId.systemDefault()).toInstant().toEpochMilli()
                    val endOfDay = today.plusDays(1).atStartOfDay(ZoneId.systemDefault()).toInstant().toEpochMilli() - 1

                    // 檢查今天是否已記過這筆帳
                    val exists = transactionRepository.transactionExists(
                        rule.subCategoryId,
                        rule.amount,
                        startOfDay,
                        endOfDay
                    )

                    if (!exists) {
                        val newTransaction = Transaction(
                            accountId = rule.accountId,
                            subCategoryId = rule.subCategoryId,
                            amount = rule.amount,
                            type = rule.type,
                            transactionDate = startOfDay, // 記在當天的開始
                            note = rule.note ?: "定期交易"
                        )
                        transactionRepository.insertTransaction(newTransaction)
                    }
                }
            }
            return Result.success()
        } catch (e: Exception) {
            return Result.failure()
        }
    }

    private fun isDue(rule: RecurringTransaction, today: LocalDate): Boolean {
        return when (rule.frequency) {
            com.yourcompany.cashflow.data.local.entity.FrequencyType.WEEKLY -> {
                // java.time.DayOfWeek: MONDAY(1) to SUNDAY(7)
                today.dayOfWeek.value == rule.dayOfWeek
            }
            com.yourcompany.cashflow.data.local.entity.FrequencyType.MONTHLY -> {
                val dayOfMonth = rule.dayOfMonth ?: return false
                // 處理大小月問題:如果規則設定31號,但在2月,就取2月的最後一天
                val lastDayOfMonth = today.lengthOfMonth()
                val dueDay = if (dayOfMonth > lastDayOfMonth) lastDayOfMonth else dayOfMonth
                today.dayOfMonth == dueDay
            }
            com.yourcompany.cashflow.data.local.entity.FrequencyType.YEARLY -> {
                today.monthValue == rule.monthOfYear && today.dayOfMonth == rule.dayOfYear
            }
        }
    }

    // 將 Long 轉換為 LocalDate 的輔助函式
    private fun Long.toLocalDate(): LocalDate {
        return java.time.Instant.ofEpochMilli(this)
            .atZone(ZoneId.systemDefault())
            .toLocalDate()
    }
}

注意: 上面的程式碼需要 RecurringTransactionRepository,請你比照 AccountRepository 的方式建立它,並加入 getAllRecurringTransactionsOnce() 方法 (一個 suspend fun,非 Flow)。

第四步:在 App 啟動時排程背景任務

我們希望這個檢查任務每天執行一次。最好的排程地點是在 CashFlowApp.ktonCreate 方法中。

Kotlin
// CashFlowApp.kt
...
import androidx.work.ExistingPeriodicWorkPolicy
import androidx.work.PeriodicWorkRequestBuilder
import androidx.work.WorkManager
import com.yourcompany.cashflow.worker.RecurringTransactionWorker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TimeUnit

@HiltAndroidApp
class CashFlowApp : Application(), Configuration.Provider {
    ...
    override fun onCreate() {
        super.onCreate()
        scheduleRecurringTransactionWorker()
    }

    private fun scheduleRecurringTransactionWorker() {
        // 建立一個週期性任務,設定為每天執行一次
        val repeatingRequest = PeriodicWorkRequestBuilder<RecurringTransactionWorker>(1, TimeUnit.DAYS)
            .build()

        WorkManager.getInstance(this).enqueueUniquePeriodicWork(
            "RecurringTransactionWork", // 給這個任務一個獨一無二的名字
            ExistingPeriodicWorkPolicy.KEEP, // 如果任務已存在,就保持不變,不要重新排程
            repeatingRequest
        )
    }
}

第五步:如何測試?

手動測試背景任務比較困難,因為它不是即時發生的。這裡有幾個技巧:

  1. 縮短週期:在測試時,你可以暫時將 PeriodicWorkRequestBuilder 的週期從 1, TimeUnit.DAYS 改為 15, TimeUnit.MINUTES(WorkManager 的最短週期),然後等待 15 分鐘看交易是否產生。

  2. 使用 OneTimeWorkRequest:在 schedule... 方法中,將 PeriodicWorkRequest 換成 OneTimeWorkRequest,這樣任務只會執行一次,更容易觸發和觀察。

  3. 使用 adb 指令:連接手機後,可以使用 adb shell dumpsys jobscheduler 等指令來查看已排程的任務狀態。


專案核心功能完成!

恭喜你!到此為止,「錢流」App 的所有核心功能都已經全部完成了。

回顧一下,我們一起打造了一個功能非常強大的應用程式,它具備:

  • 完善的單筆記帳與編輯功能。

  • 使用者可完全自訂的帳戶與分類系統。

  • 直覺的數據統計圖表。

  • 可靠的自動化定期記帳功能。

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你已經從零到一,完整地經歷了現代 Android App 開發的全過程。

未來,無論是想繼續優化 UI/UX、加入雲端備份、支援多幣別、設計桌面小工具,或是將 App 上架到 Google Play,你都已經有了最堅實的基礎。我會在這裡隨時提供協助。

再次恭喜你,完成了這個了不起的專案!

微軟:提升技能:Windows Server 安全技巧

在管理 Windows Server 環境時,安全性是至關重要的考量之一。微軟近期發佈了一篇技能小貼士文章,專注於提高 Windows Server 安全性的技巧和最佳做法。

這篇文章提到了許多實用的建議,包括確保 Windows Server 作業系統和應用程式都是最新版本,並及時安裝最新的安全更新和補丁。此外,建議在 Windows Server 上啟用防火牆和適當的安全性設定,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可能的攻擊面。

除了這些基本的安全性措施外,文章還強調了重要的安全性實踐,例如定期備份重要資料、實施強大的身份驗證措施以及監控和審核系統日誌以檢測任何異常活動。

這些技能小貼士提供了一個寶貴的資源,幫助 IT 專業人員和系統管理員提高對 Windows Server 安全性的認識,並採取適當的措施來保護其企業或組織的資產和數據免受潛在的威脅。透過執行這些安全性最佳做法,組織可以有效地降低遭受安全攻擊的風險,並確保其 Windows Server 環境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詳情請看:

Skilling snack: Windows Server security

Posted in  on 9月 15, 2025 by Kevin |  

Bleeping computer:密碼正在花費您的組織資金 - 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這些成本

 Bleeping computer發佈了一篇密碼正在花費您的組織資金 - 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這些成本

隨著數據安全風險的不斷增加,密碼管理成為企業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最近,一份報告指出,密碼管理不當正在給企業帶來巨大的金錢損失。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降低這些成本呢?讓我們來探討一下。

首先,企業可以考慮實施單一登錄(SSO)系統。單一登錄系統允許用戶使用一組憑證登錄多個應用程式和系統,從而減少了密碼管理的複雜性,提高了安全性。通過單一登錄系統,企業可以降低密碼重置和管理的成本,同時提高用戶的便利性和工作效率。

其次,加強密碼策略和培訓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措施。企業應該制定合理且嚴格的密碼策略,包括密碼長度、複雜性要求、定期更換等,並通過培訓和教育提高員工對於密碼安全的意識和理解,從而降低密碼被盜用或泄露的風險。

此外,企業還可以考慮使用多因素認證(MFA)技術來提高安全性。多因素認證要求用戶在登錄時提供多個身份驗證因素,例如密碼、指紋、短信驗證碼等,從而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防止了未授權訪問和入侵活動。

總的來說,密碼管理不當正在給企業帶來金錢損失,但通過實施單一登錄系統、加強密碼策略和培訓、使用多因素認證技術等措施,企業可以降低這些成本,同時提高系統的安全性和用戶的便利性,從而更好地應對數據安全風險。

詳情請看:

Passwords are Costing Your Organization Money - How to Minimize Those Costs

Posted in  on 9月 14, 2025 by Kevin |  

50歲增肌減脂革命(三)

50歲增肌減脂革命(三):想練得久?你必須掌握的「安全訓練鐵三角」

大家好,歡迎來到我們50歲大叔變身系列的第三部曲。在前兩篇文章中,我們點燃了雄心壯志的火焰,談論了如何用科技管理飲食,並分享了充滿挑戰的訓練菜單。但今天,我們要為這股火焰裝上一個「安全閥」。

因為對於50歲的我們來說,練得猛、練得勤,都比不上「練得久」。我們的終極目標是**「持續運動」,將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體態,變成下半輩子的標準配備。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只有一個絕對不能違反的鐵則:「不要受傷」**!

一次意料之外的受傷,足以讓我們被迫按下暫停鍵,看著辛苦累積的成果一點一滴流失。為了避免這種慘劇,我們必須建立一個穩固的「安全訓練鐵三角」:熱身、主訓練、舒緩。今天,我們就來徹底拆解這個三角的頭尾兩端。

第一角:訓練前的「作戰簡報」—— 熱身的重要

你絕不會在引擎冷卻時猛踩油門,那為何要讓冰冷的身體直接承受高強度訓練?熱身的重要性,就是為你的身體進行一場完整的作-戰簡報,它的任務是:

  • 喚醒肌肉與神經:提高肌肉溫度與彈性,讓神經系統準備好發號施令。

  • 潤滑關節:刺激關節囊分泌滑液,減少活動時的摩擦與耗損。

  • 預演動作模式:透過輕度的模擬動作,讓身體熟悉接下來的發力方式。

  • 心理準備:讓你從日常雜務中抽離,專注於接下來的訓練挑戰。

別以為AI只會給你硬邦邦的訓練組數。現在的AI建議菜單訓練也可以包含運動前熱身。你可以直接請AI為你當天的訓練客製化一套暖身流程,這遠比自己隨意動動更有效率。

【實戰分享:我的每日「開機儀式」(5-7分鐘)】

這是我每天雷打不動的通用熱身流程,它能全面啟動身體的主要關節與肌群。

  • 手臂繞圈:向前、向後各30秒。

  • 徒手深蹲:5次,專注在緩慢下放,感受髖、膝、踝的連動。

  • 頸部四向拉伸:前、後、左、右,每個方向停留5秒,重複5次。

  • 肩膀環繞:以肩膀為圓心,向前、向後各繞10圈。

  • 髖關節轉圈:單腳站立,另一腳抬膝向外、向內畫圈,各10圈。

  • 膝關節高抬腿:原地高抬腿,左右交替共15下。

  • 手腕/踝關節轉圈:手腕交握轉動;單腳腳尖懸空轉動腳踝,各10下。

  • 前後左右拉伸:溫和地向四個方向伸展身體。

第二角:主訓練(我們日後詳談)

在完整的熱身後,你的身體已經準備就緒,可以安全、高效地執行我們之前討論過的那些訓練菜單了。

第三角:訓練後的「感恩儀式」—— 運動後舒緩

當你用盡全力完成最後一組訓練時,先別急著癱倒。給自己8-10分鐘,進行運動後舒緩,這是為你辛勞的身體舉行的「感恩儀式」。它的好處包括:

  • 幫助心率和呼吸平穩下降

  • 透過靜態拉伸,放鬆緊繃的肌肉,提升柔軟度

  • 加速恢復,有效減緩隔日的肌肉酸痛

【實戰分享:我的訓練後「關機保養」(8-10分鐘)】

這套拉伸涵蓋了全身主要的大肌群,能有效幫助身體恢復。

  • 腿後肌拉伸:坐姿前屈,感受大腿後側的伸展(2組 x 30秒)。

  • 鴿式:放鬆久坐緊繃的髖屈肌(每側30秒)。

  • 貓牛式 + 穿針引線:增加胸椎靈活度,舒緩背部(每側30秒)。

  • 臀部拉伸:坐姿,將一腳踝放到另一膝上,身體前傾(每側30秒 x 2組)。

  • 股四頭肌拉伸:站姿,手抓同側腳踝將腳跟拉向臀部(每側30秒 x 2組)。

  • 胸部拉伸:利用牆壁或門框進行單臂展胸(每側30秒 x 2組)。

  • 三頭肌拉伸:一手高舉過頭向後彎曲,另一手輕壓手肘(每側30秒 x 2組)。

  • 脊椎扭轉:仰臥,單膝彎曲跨向對側(每側30秒 x 2組)。

  • 最佳伸展運動(World's Greatest Stretch):一個結合弓箭步、髖屈肌、胸椎轉體的複合動作(每側5次)。

總結:

對於50歲的我們來說,花在熱身與舒緩上的這15分鐘,是你整個訓練計畫中,投資報酬率最高的一筆。它確保了我們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持續運動,而不是在受傷和康復的循環中掙扎。

記住,我們的對手不是健身房裡更年輕的人,而是昨天的自己和潛在的傷病。建立你的安全訓練鐵三角,讓我們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更穩、更強!


Fortinet:透過新的 FortiGuard SOC 即服務整合簡化安全運營

 Fortinet發佈了一篇透過新的 FortiGuard SOC 即服務整合簡化安全運營

在當今網路安全威脅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企業需要更有效的安全運營(SecOps)流程來應對這些挑戰。最近,Fortinet發表了一篇關於SecOps與FortiGuard SOCAAS整合的部落格文章,探討了這一整合如何幫助企業提升其安全運營效率。

FortiGuard SOCAAS是Fortinet的一個安全操作中心即服務,提供了全面的威脅情報和安全分析服務。通過將SecOps流程與FortiGuard SOCAAS整合,企業可以更及時地識別和應對威脅,並快速恢復受影響的系統和資料。

文章指出,SecOps與FortiGuard SOCAAS整合的關鍵優勢之一是自動化。透過整合安全操作和威脅情報服務,企業可以自動化許多安全相關的任務,從而節省時間和人力成本,並提高對威脅的應對速度和準確性。

此外,整合SecOps和FortiGuard SOCAAS還可以加強安全團隊的能力和效率。安全團隊可以利用FortiGuard SOCAAS提供的即時威脅情報和分析來支援其SecOps流程,從而更有效地保護企業的資訊資產和系統。

總的來說,SecOps與FortiGuard SOCAAS的整合為企業提供了一個更加全面和強大的安全運營解決方案。通過利用這一整合,企業可以更有效地應對日益複雜的網路威脅,保護其業務運營的連續性和安全性。

詳情請看:

Posted in  on 9月 13, 2025 by Kevin |  

Vibe coding全紀錄-20

A:

 太好了,讓我們接著下去,進行開發「統計圖表」功能,謝謝。 

Q:

太棒了!這一步是我們將枯燥的數字變成直覺故事的開始,也是許多使用者最期待的功能。開發圖表功能非常有趣,你看著數據在眼前視覺化時,會很有成就感。

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統計頁面,能夠以圖表(例如圓餅圖或長條圖)的形式,顯示特定時間範圍內(例如本月)各個分類的支出或收入佔比。


第十四步:開發統計圖表功能

我們的計畫如下:

  1. 選擇並加入圖表函式庫:我們需要一個強大的工具來幫我們繪製圖表。

  2. 建立數據聚合查詢:修改數據層,讓它可以計算出「各分類總金額」而不是回傳一筆筆的交易。

  3. 建立 StatisticsViewModel:專門處理統計頁面的邏輯,例如時間範圍選擇和數據加總。

  4. 打造 UI 畫面:使用圖表函式庫,將 ViewModel 提供的數據畫出來。

  5. 整合導航:讓我們能從主畫面進入統計頁。

第一步:選擇並加入圖表函式庫

在 Jetpack Compose 中,有許多優秀的第三方圖表函式庫。我推薦使用 Vico,它是一個專為 Compose 設計、現代化且靈活的函式庫。

請在 app/build.gradle.ktsdependencies 區塊中加入 Vico 的依賴:

Kotlin
// Vico Charting Library
implementation("com.patrykandpatrick.vico:compose:1.14.0")
implementation("com.patrykandpatrick.vico:compose-m3:1.14.0") // M3 風格
implementation("com.patrykandpatrick.vico:core:1.14.0")

記得點擊 "Sync Now" 同步專案。

第二步:建立數據聚合查詢 (Data Aggregation)

我們需要的不再是單筆交易,而是「按分類匯總」後的數據。這需要在 DAO 中使用 SQL 的 GROUP BYSUM 語法。

A. 建立新的資料模型 CategorySum.kt

這個 class 用來存放 SQL 查詢的結果。

Kotlin
// /data/model/CategorySum.kt (新檔案)
package com.yourcompany.cashflow.data.model

data class CategorySum(
    val categoryName: String,
    val amount: Double
)

B. 更新 TransactionDao.kt

加入我們最關鍵的數據聚合查詢方法。

Kotlin
// /data/local/dao/TransactionDao.kt
...
import com.yourcompany.cashflow.data.model.CategorySum
import com.yourcompany.cashflow.data.local.entity.TransactionType

@Dao
interface TransactionDao {
    ...
    // 這個查詢會連接交易、子分類、主分類三個資料表,
    // 並根據傳入的類型和時間範圍,計算出每個主分類的總金額。
    @Query("""
        SELECT mc.name as categoryName, SUM(t.amount) as amount
        FROM transactions t
        INNER JOIN sub_categories sc ON t.subCategoryId = sc.id
        INNER JOIN main_categories mc ON sc.mainCategoryId = mc.id
        WHERE t.type = :transactionType AND t.transactionDate BETWEEN :startDate AND :endDate
        GROUP BY mc.name
        ORDER BY amount DESC
    """)
    fun getCategorySums(transactionType: TransactionType, startDate: Long, endDate: Long): Flow<List<CategorySum>>
}

C. 更新 TransactionRepository.kt

Kotlin
// /data/repository/TransactionRepository.kt
...
import com.yourcompany.cashflow.data.model.CategorySum

interface TransactionRepository {
    ...
    fun getCategorySums(type: TransactionType, startDate: Long, endDate: Long): Flow<List<CategorySum>>
}

class TransactionRepositoryImpl @Inject constructor(...) : TransactionRepository {
    ...
    override fun getCategorySums(type: TransactionType, startDate: Long, endDate: Long): Flow<List<CategorySum>> {
        return transactionDao.getCategorySums(type, startDate, endDate)
    }
}

第三步:建立統計畫面的 ViewModel

Kotlin
// /ui/viewmodel/StatisticsViewModel.kt (新檔案)
package com.yourcompany.cashflow.ui.viewmodel

import androidx.lifecycle.ViewModel
import androidx.lifecycle.viewModelScope
import com.yourcompany.cashflow.data.local.entity.TransactionType
import com.yourcompany.cashflow.data.model.CategorySum
import com.yourcompany.cashflow.data.repository.TransactionRepository
import dagger.hilt.android.lifecycle.HiltViewModel
import kotlinx.coroutines.ExperimentalCoroutinesApi
import kotlinx.coroutines.flow.*
import java.util.Calendar
import javax.inject.Inject

@HiltViewModel
class StatisticsViewModel @Inject constructor(
    private val transactionRepository: TransactionRepository
) : ViewModel() {

    private val _transactionType = MutableStateFlow(TransactionType.EXPENSE)
    
    // 使用 Calendar 來取得本月的開始與結束時間戳
    private val _startDate = MutableStateFlow(getStartOfMonth())
    private val _endDate = MutableStateFlow(getEndOfMonth())

    @OptIn(ExperimentalCoroutinesApi::class)
    val chartData: StateFlow<List<CategorySum>> =
        combine(_transactionType, _startDate, _endDate) { type, start, end ->
            Triple(type, start, end)
        }.flatMapLatest { (type, start, end) ->
            transactionRepository.getCategorySums(type, start, end)
        }.stateIn(
            scope = viewModelScope,
            started = SharingStarted.WhileSub Doklady(5000),
            initialValue = emptyList()
        )
    
    val transactionType: StateFlow<TransactionType> = _transactionType.asStateFlow()
    
    fun setTransactionType(type: TransactionType) {
        _transactionType.value = type
    }
    
    private fun getStartOfMonth(): Long {
        return Calendar.getInstance().apply {
            set(Calendar.DAY_OF_MONTH, 1)
            set(Calendar.HOUR_OF_DAY, 0)
            set(Calendar.MINUTE, 0)
            set(Calendar.SECOND, 0)
            set(Calendar.MILLISECOND, 0)
        }.timeInMillis
    }

    private fun getEndOfMonth(): Long {
        return Calendar.getInstance().apply {
            add(Calendar.MONTH, 1)
            set(Calendar.DAY_OF_MONTH, 1)
            add(Calendar.DATE, -1)
            set(Calendar.HOUR_OF_DAY, 23)
            set(Calendar.MINUTE, 59)
            set(Calendar.SECOND, 59)
            set(Calendar.MILLISECOND, 999)
        }.timeInMillis
    }
}

第四步:打造你的第一個統計圖表畫面

A. 建立 StatisticsScreen.kt

我們將使用 Vico 的長條圖 (ColumnChart) 來呈現數據。

Kotlin
// /ui/screens/StatisticsScreen.kt (新檔案)
package com.yourcompany.cashflow.ui.screens

import androidx.compose.foundation.layout.*
import androidx.compose.material.icons.Icons
import androidx.compose.material.icons.filled.ArrowBack
import androidx.compose.material3.*
import androidx.compose.runtime.Composable
import androidx.compose.runtime.getValue
import androidx.compose.runtime.remember
import androidx.compose.ui.Modifier
import androidx.compose.ui.unit.dp
import androidx.hilt.navigation.compose.hiltViewModel
import androidx.lifecycle.compose.collectAsStateWithLifecycle
import com.yourcompany.cashflow.ui.components.TransactionTypeTabs
import com.yourcompany.cashflow.ui.viewmodel.StatisticsViewModel
import com.patrykandpatrick.vico.compose.axis.horizontal.rememberBottomAxis
import com.patrykandpatrick.vico.compose.axis.vertical.rememberStartAxis
import com.patrykandpatrick.vico.compose.chart.Chart
import com.patrykandpatrick.vico.compose.chart.column.columnChart
import com.patrykandpatrick.vico.core.axis.AxisPosition
import com.patrykandpatrick.vico.core.axis.formatter.AxisValueFormatter
import com.patrykandpatrick.vico.core.entry.ChartEntryModelProducer
import com.patrykandpatrick.vico.core.entry.entryOf

@OptIn(ExperimentalMaterial3Api::class)
@Composable
fun StatisticsScreen(
    viewModel: StatisticsViewModel = hiltViewModel(),
    onNavigateBack: () -> Unit
) {
    val chartData by viewModel.chartData.collectAsStateWithLifecycle()
    val transactionType by viewModel.transactionType.collectAsStateWithLifecycle()

    // Vico 需要一個 ChartEntryModelProducer 來提供數據
    val chartEntryModelProducer = remember { ChartEntryModelProducer() }
    
    // 將我們的數據轉換成 Vico 需要的格式
    val chartEntries = chartData.mapIndexed { index, categorySum ->
        entryOf(index.toFloat(), categorySum.amount.toFloat())
    }
    chartEntryModelProducer.setEntries(chartEntries)

    // 建立 X 軸的標籤 (分類名稱)
    val bottomAxisValueFormatter = AxisValueFormatter<AxisPosition.Horizontal.Bottom> { value, _ ->
        chartData.getOrNull(value.toInt())?.categoryName ?: ""
    }

    Scaffold(
        topBar = {
            TopAppBar(
                title = { Text("財務統計") },
                navigationIcon = { IconButton(onClick = onNavigateBack) { Icon(Icons.Default.ArrowBack, "返回") } }
            )
        }
    ) { innerPadding ->
        Column(modifier = Modifier.padding(innerPadding).padding(16.dp)) {
            TransactionTypeTabs(
                selectedType = transactionType,
                onTypeSelected = { viewModel.setTransactionType(it) }
            )
            
            Spacer(modifier = Modifier.height(24.dp))
            
            if (chartData.isNotEmpty()) {
                Chart(
                    chart = columnChart(),
                    chartModelProducer = chartEntryModelProducer,
                    startAxis = rememberStartAxis(),
                    bottomAxis = rememberBottomAxis(
                        valueFormatter = bottomAxisValueFormatter,
                        labelRotationDegrees = 45f // 旋轉標籤以防重疊
                    ),
                    modifier = Modifier.height(300.dp)
                )
            } else {
                Box(modifier = Modifier.height(300.dp)) {
                    Text("本月尚無${transactionType.name}紀錄")
                }
            }
        }
    }
}

第五步:整合導航

A. 更新 HomeScreen

在右上角加入一個圖示按鈕,用來跳轉到統計頁面。

Kotlin
// /ui/screens/HomeScreen.kt
...
import androidx.compose.material.icons.filled.PieChart // 匯入圖示

@Composable
fun HomeScreen(
    ...
    onNavigateToStatistics: () -> Unit, // 新增回呼
    onNavigateToSettings: () -> Unit
) {
    Scaffold(
        topBar = {
            TopAppBar(
                ...
                actions = {
                    IconButton(onClick = onNavigateToStatistics) { // 新增按鈕
                        Icon(Icons.Default.PieChart, contentDescription = "統計")
                    }
                    IconButton(onClick = onNavigateToSettings) { ... }
                }
            )
        },
        ...
    )
}

B. 更新 AppNavigation.kt

Kotlin
// /ui/AppNavigation.kt
...
object Routes {
    // ...
    const val STATISTICS = "statistics" // 新增路線
}

@Composable
fun AppNavigation() {
    ...
    NavHost(...) {
        composable(Routes.HOME) {
            HomeScreen(
                ...
                onNavigateToStatistics = { navController.navigate(Routes.STATISTICS) },
                onNavigateToSettings = { ... }
            )
        }
        ...
        composable(Routes.STATISTICS) {
            StatisticsScreen(
                onNavigateBack = { navController.popBackStack() }
            )
        }
    }
}

功能完成!

現在,執行你的 App!只要你的資料庫中有本月的交易紀錄,進入統計頁面後,你就能看到一個清晰的長條圖,顯示各個主分類的總支出或總收入。你可以點擊上方的「收入/支出」Tab 來切換圖表內容。

這只是統計功能的開始,但你已經掌握了最重要的核心:數據聚合圖表呈現

現在 App 的核心功能越來越完整了!我們還剩下最後一個規劃中的主要功能:實現定期交易。這是一個後端功能,需要使用 WorkManager 在背景自動為使用者新增交易。

準備好挑戰這個比較底層的 Android 功能了嗎?